4月15日,在学校党委和商南县党委的大力支持下,能电学院获批的《用于农业生产的“风光互补”新能源发电系统》党建结对帮扶项目在商南县青山绿水恒诚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顺利落地,系统成功运行、并网发电。
该项目由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党支部书记许桂敏副教授牵头,结合帮扶单位的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以及场地布局,在建筑屋面安装了最大效率可达23.3%的双面型单晶硅光伏电池和水平轴风机发电机,在厂区内安装了风光互补高效LED路灯,并配置了一定容量的储能电池。通过太阳能和风能两种自然资源的互补实现持续发电,预计年发电量6000kWh,可有效降低农产品生产用电成本,提高工人夜间工作的安全性。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该新能源发电系统应用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标准煤消耗量约2.4t、降低粉尘排放量约1.6t、降低SO2排放量约0.18t、降低CO2排放量约6t、降低NOx排放量约0.09t,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风光互补”新能源发电系统
该项目的落地,充分发挥了学院在能源动力、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实现了党建和业务的融合互促。学院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锚定“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更多绿色能源技术成果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通过构建“技术赋能—校企合作—生态共建”的长效机制,让科技之光点亮乡村发展新图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责任担当。
(图文:许桂敏 审核:倪凤英 网络编辑:王霄)